3年糖尿病肾病,首次恢复正常!--营养微生态医学治疗案例

成功案例 Sep 25, 2024

作者:谢芳

              糖尿病肾病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近1.3亿,以2型糖尿病为主,达1.164亿人。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患有糖尿病而导致的蛋白尿以及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的慢性肾脏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最为常见。我国糖尿病患者对肾病的认知率不足20%,早期治疗率不到50%,每年超过40%的患者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案例展示

  F姐,61岁,自从发现血糖异常已长达8年,3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肾病。长期以来,她坚持口服达格列净和利格列汀来维持血糖的稳定。

  常规的药物治疗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改善F姐的病情,尤其是肾病在她生活中造成了一些困扰。

  她的CKD分期为G2期,她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泡沫尿让她感到心慌害怕,自感有点乏力,做点体力活、爬个楼梯会比较吃力,偶尔会感觉精力不足、睡眠不够。2023年11月30日的检查结果显示她的eGFR降至61.3ml/min,Cr 88umol/L、BUN 8.4mmol/L、空腹血糖6.65mmol/L。

  为了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F姐来到我院内分泌科,经我接诊。从她的病史和检查数据来看,她目前急需解决肾功能损伤的问题。由于F姐有长年的用药史,我给她推荐非药物治疗--使用复合微生态制剂(朱红硫磺菌ttys-997+乳酸乳球菌乳亚种AD-839、格氏乳杆菌TTYS-839)来干预血糖治疗、改善肾功能。

  在接受复合微生态制剂干预方案的第三周,F姐的eGFR略有改善,提升至65.31ml/min。但是,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重视程度不足、对新治疗方案的信心不足,前期的治疗配合度不高。F姐在刚开始服用复合微生态制剂的一个多月,使用并不规律,效果也没能明显体现出来,除了血尿素氮恢复了正常值,其他指标都非常打击她的积极性。

  为了让她坚持下去,提高治疗的配合度和积极性,我耐心地跟F姐解释:微生态制剂的干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保证摄入的菌株在体内达到一定的量,进行慢慢调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温和但是很安全,如果不坚持服用,一天打渔三天晒网,体内菌株量达不到,就浪费了,也没办法起到效果。经过劝说,F姐意识到自己想要突破这三年的瓶颈,必须要敢于尝试和坚持配合新方案的治疗。

  2024年1月底,F姐开始坚持规律地使用复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谨遵医嘱,一个月多后,她终于收获了三年来的突破:肌酐及尿蛋白、eGFR正常了!这是三年来她第一次见到正常的指标,这份惊喜和开心,不言而喻。但是F姐的干预周期还比较短,血糖指标还未得到有效的改善。8年的高血糖史要改变不是一件易事,但肾功能的指标改善给了她极大的信心,她表示会继续坚持治疗。

  F姐还告诉我,她的泡沫尿情况肉眼可见明显改善了,夜间的睡眠也有好转。这个检查结果她非常高兴,并对我们的医疗团队表示感谢!

  收到患者的感谢之后,我深感欣慰。而更加令我欣喜的是,她的肾功能终于恢复正常。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是我不断推进肠道微生态治疗方案,为患者寻找更加安全、有效治疗方法的动力。

专业分析

  糖尿病肾病患者常伴有肾功能损伤,但该病起病隐匿,进展速度缓慢,早期发病时不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因此当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蛋白尿时,病情进展已相对严重,患者的肾功能往往出现不可逆损伤。[2]

  糖尿病肾病患者通常伴随血管性病变,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可分为弥漫性、结节性和渗出性病变[3]。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晚期易发生肾衰竭,甚至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4] 。

  朱红硫磺菌是大型珍稀食药兼用真菌。硫磺菌具有增进健康、抵抗疾病、调节机体等作用,常吃硫磺菌可对机体代谢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5]。朱红硫磺菌ttys-997可以显著降低血液中白细胞介素6(-6)和/或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水平[6],减少血管炎症,改善血管微循环。在朱红硫磺菌的深层培养中,产生的细胞外多糖(EPS)能够以量依赖性方式对胰岛素瘤细胞 (RINm5F) 增殖和胰岛素分泌的刺激作用产生了积极作用,并显着降低了链脲佐菌素诱导的RINm5F细胞凋亡,表明EPS对RINm5F细胞的细胞保护作用模式[7]。

  此外,有实验证明,纳米硒-硫磺菌多糖对糖尿病动物模型的高血糖症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能够显著保护宿主的肝脏、肾脏、脾脏[8]。

  肠道菌群失调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可能引发代谢性炎症改变,影响肾功能。益生菌通过抗氧化应激和抗炎途径对糖尿病和肾脏疾病产生治疗作用。因此,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途径。合理使用益生菌、益生元等微生态制剂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环境,降低炎性反应,从而对糖尿病肾病的慢性炎症产生积极影响。[9]

  案例中的F姐在初始阶段服用微生态制剂时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与不规律的用药以及治疗周期不足有关。微生态制剂的治疗需要持之以恒,并且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每个人的肠道菌群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治疗的起效时间也会因人而异。F姐的坚持最终换来了三年的曙光,这提示我们肠道微生态治疗方案是糖尿病肾病的新治疗希望。

参考文献

[1]孟继娴,刘蕾,甄紫伊,吴薇,李春景,贺庆磊,曲志鑫,胡寒朔.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3,25(05):525-528+534.

[2]龙雨,邓春花,黄美超.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应用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3):97-100.

[3]娄满,高春燕,苏宁,等. 高血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salusin-β和endocan 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30(6):567-570.

[4]鲍舟君,李翊卫,姚燕珍,等. 血清三叶因子3水平联合尿素、肌酐、胱抑素C及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1,31(1):18-23.

[5]王谦,贾震.食药用真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05):67-70.

[6]孙长春.一种朱红硫磺菌及其应用[P].中国:202110288535.3,2021,17(03).

[7]Hee Sun Hwang,Sung Hak Lee,Yu Mi Baek,et al.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by submerged mycelial culture of Laetiporus sulphureus var. miniatus and their insulinotropic properties[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8,78:419–429.

[8]梁伟.硫磺菌丝胞外多糖的硒化修饰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23.

[9]沈菲,蒋伟萍,梅小斌,韩一平,赵家义,樊剑,顾娟,沈雁红,徐红梅,张丹,门英,丁海光,陈彩萍,韩君华.微生态制剂干预对社区糖尿病肾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09):1112-1117.

标签

二代菌临床前沿

二代菌临床前沿,是为关注营养微生态医学,尤其是二代菌(Next Generation Probiotics)与创新营养合剂,的临床医师、研究者与潜在受益者,提供的开放资讯创作、报道与分享平台。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