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欣教授科研荟萃

科研成果 Dec 10, 2024

第一篇: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benefits of a gluten-free diet and/or casein-free diet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翻译:无麸质饮食和/或无酪蛋白饮食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益处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期刊:Nutrition Reviews

IF:5.9

中文摘要翻译:

研究背景:有人认为,无麸质和无酪蛋白(GFCF)饮食可减轻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症状,促进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神经发育。迄今为止的研究尚无定论。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定量荟萃分析)评估 GFCF 饮食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疗效和安全性。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进行此类分析。

数据来源:从每个数据库建立到 2020 年 3 月 27 日,我们检索了八个电子数据库: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Ovid)、PsycINFO(Ovid)、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 VIP 数据库。

数据提取:两位作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

数据分析:使用 Stata SE 15 软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定量荟萃分析。在总共 8 项研究(297 名参与者)中,5 项研究报告了刻板行为的显著减少[标准平均差(SMD)=-0.41,95% 置信区间(CI):-0.68 至-0.15],3 项研究报告了 GFCF 膳食干预后认知能力的改善(SMD =-0.46,95% CI:-0.91 至-0.01)。在其他症状类别中未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所有 P > 0.05)。

结论:目前的荟萃分析表明,GFCF 膳食可减少 ASD 儿童的刻板行为并改善其认知能力。虽然纳入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单盲的,但 GFCF 饮食的益处是有希望的。有必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

系统综述注册:PROSPERO 注册号 CRD42020177619。

原文链接: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benefits of a gluten-free diet and/or casein-free diet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PMC

第二篇

Differences of gut microbiota and behavioral symptoms between two subgroups of autistic children based on γδT cells-derived IFN-γ Levels: A preliminary study.

翻译:基于γδT细胞衍生的IFN-γ水平的两个自闭症儿童亚群之间肠道微生物群和行为症状的差异: 初步研究

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

IF:5.7

中文摘要翻译:

背景: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被定义为一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症状学和病因学的异质性早已得到公认。在 ASD 患者中发现了免疫功能和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免疫功能失调被认为与 ASD 亚型的病理生理学有关。

研究方法:招募了 105 名 ASD 儿童,并根据体内外刺激 γδT 细胞得出的 IFN-γ 水平进行分组。收集粪便样本并采用元基因组学方法进行分析。对不同亚组的自闭症症状和肠道微生物群组成进行了比较。还分析了基于元基因组的富集 KEGG 同源物标记和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以揭示功能特征的差异。

结果显示:IFN-γ高组儿童的自闭症行为症状更严重,尤其是在身体和物体使用、社交和自助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领域。对肠道微生物群的LEFSe分析表明,IFN-γ水平较高的儿童体内硒单胞菌属(Selenomonadales)、黑僵菌属(Negatiyicutes)、维龙菌科(Veillonellaceae)和疣菌科(Verrucomicrobiaceae)的比例较高,而木糖醇杆菌(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和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的比例较低。IFN-γ水平较高组的儿童肠道微生物群中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脂质的代谢功能降低。其他功能谱分析显示,两组之间编码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基因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此外,IFN-γ-高组还发现了与感染和肠胃炎有关的丰富表型,以及与组胺降解有关的一个肠脑模块的代表性不足。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

结论 :来自γδT细胞的IFN-γ水平可作为潜在的候选生物标志物之一,用于对ASD患者进行亚型分类,以减少与ASD相关的异质性,并产生更有可能具有更相似表型和病因的亚组。更好地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中免疫功能、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代谢异常之间的关联,将有助于针对这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开发个体化的生物医学治疗方法。

原文链接:基于 γδT 细胞来源的 IFN-γ 水平的自闭症儿童两个亚组肠道菌群和行为症状的差异:初步研究 - PMC

第三篇

The Difference of Gut Microbiota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Urinary Organic Acids Between Autistic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Atopic Dermatitis

翻译:有特应性皮炎和无特应性皮炎的自闭症儿童肠道微生物群的差异及其与尿液有机酸的相关性

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

IF:4.6

中文摘要翻译

自闭症是一种基于生物学的神经发育疾病,与特应性皮炎(AD)并存的情况并不少见。鉴于肠道微生物群在这两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旨在探讨患有和不患有自闭症的自闭症儿童之间肠道微生物群的差异及其与尿液有机酸的相关性。我们招募了 61 名自闭症儿童,其中包括 36 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和 25 名未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通过元基因组枪式测序对肠道微生物群进行了测序,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多样性、组成和功能途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了尿液中的有机酸,并进行了单变量/多变量分析。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在我们的研究中,AD 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更为突出。AD组肠道微生物群的α多样性较低。LEFSe分析表明,AD患者的Anaerostipes caccae、Eubacterium hallii和Bifidobacterium bifidum含量较高,而对照组的Akkermansia muciniphila、Roseburia intestinalis、副流感嗜血杆菌和Rothia mucilaginosa含量较低。同时,功能图谱显示,AD 组中脂质代谢途径所占比例较高,而对照组中异种生物降解途径较多。在尿液有机酸中,AD 组富含己二酸、3-羟基戊二酸、酒石酸、高香草醛酸、2-羟基苯乙酸、乌头酸和 2-羟基七叶酸。然而,在多变量分析中,只有己二酸仍具有显著性(OR = 1.513,95% CI [1.042,2.198],P = 0.030)。在相关性分析中,Roseburia intestinalis 与乌头酸呈负相关(r = -0.14,P = 0.02),后者与己二酸呈正相关(r = 0.41,P = 0.006)。此外,异种生物降解途径似乎与己二酸成反比(r = -0.42,P = 0.18)。肠道微生物群在自闭症儿童注意力缺失症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进行更多精心设计的研究来探索其潜在机制。

原文链接:The Difference of Gut Microbiota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Urinary Organic Acids Between Autistic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Atopic Dermatitis - PMC

第四篇

Children with elevated wheat IgG4 antibody titer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findings associated with gut microbiota

翻译:自闭症谱系障碍中小麦 IgG4 抗体滴度升高的儿童: 与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临床表现和研究结果

期刊:Allergy

IF:12.6

原文链接:Children with elevated wheat IgG4 antibody titer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findings associated with gut microbiota - Tian - Allergy - Wiley Online Library

第五篇

Urine Organic Acid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Autism-Spectrum Disorder in Chinese Children

翻译:尿液中的有机酸是中国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

IF:4.2

中文摘要翻译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缺乏明确的生物标志物。现有的诊断方法侧重于行为和表现特征,这使得对 3 岁以下患者的诊断变得复杂。本研究的目的是描述 ASD 的代谢特征,以确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和探索 ASD 的病因。我们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评估了 156 名 ASD 儿童和 64 名非自闭症儿童尿液中 76 种有机酸的主要代谢波动。研究人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支持向量机(SVM)和极梯度提升(XGBoost)三种算法建立模型,以区分 ASD 儿童和典型发育(TD)儿童,并检测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在一个独立的测试集中,包含所有 76 种酸的 XGBoost 全模型的 AUR 达到了 0.94,而包含这三种算法投票发现的前 20 种酸的简化模型的 AUR 达到了 0.93,代表了 ASD 潜在生物标志物的良好集合。总之,利用 GC/MS 检测尿液中的有机酸并结合 XGBoost 算法是诊断自闭症的一种新颖而准确的策略,所发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对未来研究自闭症的发病机制和可能的干预措施很有价值。

原文链接:Urine Organic Acid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Autism-Spectrum Disorder in Chinese Children - PMC

第六篇

Comparison of the Metabolic Profiles in the Plasma and Urine Samples Between Autistic and Typically Developing Boys: A Preliminary Study

翻译:自闭症男孩与发育正常男孩血浆和尿液样本中代谢谱的比较: 初步研究

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

IF:3.2

中文摘要翻译

背景: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被定义为由遗传和环境风险因素导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除了核心行为症状外,累积的研究结果表明,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还存在一些代谢异常。

研究目的:分析同一批自闭症男孩的晨尿和血浆样本中的综合代谢谱。

研究方法:本研究招募了 30 名自闭症男孩和 30 名严格匹配的健康对照(HC)男孩(年龄范围:2.4~6.7 岁)。收集清晨尿液和血浆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获得非靶向代谢谱。获得的数据经多元分析处理,筛选出的代谢物按代谢途径分组。

结果:在血浆和尿液样本中发现了不同的鉴别代谢物。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批 ASD 儿童中,尿液中的牛磺酸和儿茶酚水平降低,而血浆中的牛磺酸和儿茶酚水平升高。丰富途径分析表明,在血浆和尿液样本中均可发现牛磺酸和低牛磺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以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的紊乱。

结论:这些初步结果表明,在 ASD 儿童中存在一系列常见的代谢紊乱,并证实了对不同生物样本中的代谢物进行全面分析以揭示与 ASD 相关的复杂代谢模式全貌的重要性。要在更大的群体中验证这些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针对性分析。

原文链接:Comparison of the Metabolic Profiles in the Plasma and Urine Samples Between Autistic and Typically Developing Boys: A Preliminary Study - PMC

第七篇

Corrigendum: Urine Organic Acid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Autism-Spectrum Disorder in Chinese Children

翻译:更正:尿液有机酸作为中国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

IF:4.2

中文摘要翻译:更正了第五篇的内容

原文链接:Corrigendum: Urine Organic Acid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Autism-Spectrum Disorder in Chinese Children - PMC

第八篇

孤独症儿童血浆中缬氨酸水平变化及其与发育商的关系

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摘要:

目的:比较孤独症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浆中缬氨酸水平的差异,并探究孤独症儿童血浆缬氨酸水平与其发育商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共招募29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病例组,同期招募30例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 GDS)评估儿童发育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缬氨酸水平,并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病例组儿童血浆缬氨酸水平与其发育商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孤独症组血浆缬氨酸水平显著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DS量表因子得分方面,孤独症组儿童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等方面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孤独症组儿童血浆缬氨酸水平与GDS量表中的精细运动评分(r=0.441,P<0.05)和个人-社交评分(r=0.437,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适应性、大运动和语言方面的评分无显著相关(P>0.05)。根据CARS量表评分标准,将孤独症组儿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和重度两个亚组,在亚组之间进行比较发现,重度孤独症儿童在GDS量表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以及个人-社交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低于轻中度孤独症儿童(P<0.05),而两个亚组之间在GDS量表大运动评分及血浆缬氨酸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血浆中缬氨酸水平偏低,且与其精细运动和个人-社交功能之间存在一定关联。

原文链接:孤独症儿童血浆中缬氨酸水平变化及其与发育商的关系 - 中国知网

第九篇

粪菌移植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期刊:协和医学杂志

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发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手段。其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ASD患者多存在胃肠道症状和肠道菌群失衡,研究发现ASD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障碍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密切相关,且通过粪菌移植可显著改善ASD相关症状。本文通过总结粪菌移植治疗ASD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AS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原文链接:粪菌移植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 中国知网

第十篇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不同血清总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差异性研究

期刊:协和医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儿维生素D正常与缺乏状态下的肠道菌群差异及血清总25-羟维生素D[total 25-hydroxyvitamin D,T-25(OH)D]水平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1~12岁AS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ASD患儿的血清T-25(OH)D水平,并根据血清T-25(OH)D水平将其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T-25(OH)D>30μg/L]、不足组[20μg/L≤T-25(OH)D≤30μg/L]和缺乏组[T-25(OH)D<20μg/L]。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ASD患儿的肠道宏基因组测序结果。结果 共4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ASD患儿纳入本研究,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分别为15例、16例、15例。线性判别分析发现,维生素D缺乏组的沃氏嗜胆菌、Adlercreutzia equolifaciens、Asaccharobacter celatus、大肠埃希菌显著升高;而脆弱拟杆菌和Hungatella hathewayi丰度显著降低。沃氏嗜胆菌和Adlercreutzia equolifaciens丰度与血清T-25(OH)D水平均呈负相关(r=-0.45,fdr=0.055,P=0.002;r=-0.44,fdr=0.055,P=0.003);脆弱拟杆菌丰度与血清T-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42,fdr=0.073,P=0.004)。结论ASD患儿的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能加重肠道菌群紊乱,血清T-25(OH)水平降低可能使潜在有害菌定植增加、益生菌定植减少。本研究为ASD患儿积极补充维生素D提供了证据支持。

原文链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不同血清总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差异性研究 - 中国知网

第十一篇

饮食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相关症状改善的影响

期刊: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摘要: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核心症状、胃肠道症状和变态反应等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方法,于2014年10月-2015年7月在北京市海淀区阳光友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纳入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受试者47例,患者均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北京市儿童医院确诊。将受试者分配至禁食组32例和对照组15例,禁食组患儿在常规行为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3个月不耐受食物(主要包括麸质、蛋、奶及其他检测出的不耐受食物)禁食,对照组儿童仅接受同等的常规行为康复训练。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临床语言功能问卷(CLSQ)及其他症状评估问卷调查法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患儿在孤独症核心症状及胃肠道、变态反应、挑食、兴奋及睡眠障碍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禁食组患儿干预后3个月CARS评分为29. 3±5. 2,明显低于干预前的34. 4±6. 3;禁食组患儿干预后3个月CLSQ表达评分为6. 8±2. 9,认知评分为7. 4±1. 9,分别高于干预前的4. 2±3. 0和5. 7±2. 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干预前后对照组患儿上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干预后3个月禁食组患儿胃肠道、兴奋、挑食症状的改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干预前后两组间患儿变态反应症状和睡眠障碍的改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禁食不耐受食物可一定程度地缓解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相关症状,改善患儿的胃肠道、兴奋、挑食症状。

原文链接:饮食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相关症状改善的影响 - 中国知网

标签

二代菌临床前沿

二代菌临床前沿,是为关注营养微生态医学,尤其是二代菌(Next Generation Probiotics)与创新营养合剂,的临床医师、研究者与潜在受益者,提供的开放资讯创作、报道与分享平台。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