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救被压力撕裂的青春?心理干预+微生态双重修复女大学生抑郁案例

病例讨论 Jul 18, 2025

作者:罗毅、廖昕昱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比较高的一种精神障碍,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负担第一位的疾病。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和挑战,被视为抑郁的高风险人群之一。近年来,研究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71%~40.80%。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不仅会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活和适应能力造成不利影响,还可能延续至其后的人生阶段,增加其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呈现出多样性,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女生归属于恶化组的概率比男生更高。[1]

案例分享

记得高中三年,老师们家长们常说:“坚持一下,熬到上大学就好了!”

然而......

凌晨三点的图书馆灯火通明,电脑蓝屏的瞬间,满地散落的论文纸页上溅满泪水——才是无数大学生的真实日常。

2023年,林同学正值大三,在这个本该绽放的青春年纪,由于学业等多方面压力,被蓄谋已久的情绪障碍一下子撕裂了!

好在,她没有任由自己掉进漩涡,而是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她断断续续接受了多次的心理咨询。在此期间,林同学曾出现过明显的躯体化反应,主要为头痛、脖子痛、呼吸困难、喘气、胸闷、心悸。她心境低落且负面情绪严重,常感到烦躁,对自身未来发展感到迷茫,常怀疑付出的努力并不足以达到考试、学业或求职的要求,没有努力改善现状的动力,内心对此深感痛苦。

咨询师为林同学进行过多次咨询。林同学总反馈存在动力不足、精力不济等情况,且在执行咨询师给出的建议时感到困难。心理咨询虽对她的症状有所改善,但进展较为缓慢。

2024年11月,正值毕业季“考研与求职何去何从”的高压期,林同学再度出现躯体化症状:注意力涣散、食欲减退、夜间反复陷入"思维反刍"。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林同学也开始留意到自己内心压抑、难受的情绪。她表示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让她感到不堪重负;觉得父母没能给予自己足够的支持,因而时常感到孤独,与父母的关系也逐渐疏远。

11月15日,林同学再次寻求咨询师帮助。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与催眠技术,帮助她识别自动负性思维(如"我永远不够优秀"),并建立压力应对策略。经干预,林同学的情绪已有缓解,但身体不适、精力不足,且睡眠问题、头痛在短期内改善不明显。

为了突破"心理-生理-家庭"的三重困境,在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咨询师团队为林同学引入脆弱拟杆菌BF839+朱红硫磺菌ttys-997组合的微生态干预。在双重方案的干预下,疗效有了阶梯式进展:

5 天后,林同学呼吸困难症状有所改善,呼吸比之前顺畅,胸闷、喘气频率降低。

两周过去,她不仅心悸这一躯体化反应明显缓解,情绪状态也同步好转。负面情绪减少,情绪波动相较于两周前更为平稳。

12月26日,林同学反馈,配合心理咨询的情绪调节后,面对压力时心情平静了许多。即便外部压力仍在,烦躁次数也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她的精力和注意力得到改善,能在咨询师鼓励下长时间阅读学习。此外,检查发现她的乳腺结节也有所缓解。

2025年1月11日,林同学有了更多积极变化。此时,她躯体化症状基本消失,与父母关系缓和,父母对她的期待不再那么高,亲子关系显著改善。而且她的内驱力明显提升,主动规划假期看书拓展自我,睡眠和饮食也逐步恢复正常。

至2025年3月,林同学回来复诊,经症状自评量表检测显示,她心理状态良好,未发现明显不适。各项指标趋于正常,这是前期综合干预取得成效的有力证明,表明林同学在心理层面已基本恢复健康,具备应对生活挑战的心理能力。咨询师也观察到她皮肤有光泽,情绪平稳,面对压力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快、心理韧性高,能较为积极地看待和处理问题;交流时思路清晰,谈吐优雅,外在形象良好,给人感觉精神很足。林同学表示,虽因实习毕业有轻微头痛、脖子痛,但社交、学习等功能基本恢复,能在高压下正常生活工作。

专业分析

大脑中的5-羟色胺水平低是导致来访心境低落、缺乏动力等抑郁状态的重要因素,而长期的学业压力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亦是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常见的情况。长期HPA轴亢进导致免疫水平下降,并会造成海马体损伤,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更容易产生社交回避和非理性的恐惧情绪。[2]

在该案例中,林同学在长期的学业压力和紧张的家庭关系下出现典型的应激、逃避症状,对压力过度敏感,处于长期应激状态,外周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并伴有睡眠障碍;睡眠问题又加剧了其抑郁、焦虑等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微生物群 - 肠道 - 大脑(MGB)轴的改变与由胃肠道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和神经疾病组成的三联征存在相互关联,精神益生菌对肠道屏障、免疫反应、皮质醇水平以及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HPA)轴均有积极作用,可作为抑郁症的辅助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难治性抑郁症病例[3]。益生菌的摄入可以降低应激反应,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活性[4],调节HPA轴功能,有助于程度严重的焦虑、抑郁来访停止负面情绪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恶性循环。

心理干预则帮助来访及时疏导负面情绪,掌握应对焦虑、压力和自我怀疑的方法,调节来访应对外在压力的方式,减少来访陷入抑郁与焦虑情绪的次数和严重程度,减轻负面情绪对于来访个人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当社会还在讨论“00后整顿职场”时,象牙塔里的年轻人早已在无声中溃败。当撕开“青春正好”的标签,质问“大学生为什么这么脆弱”时,或许更该思考:是谁偷走了他们的星辰大海?可能是巨大压力刺激下紊乱的微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陶甜,曹阳,文艺,龚少英,.大学生抑郁情绪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5,(03):529-534+540.

[2]尚保华,陈英,王志勇,常宁,许力新,.青少年抑郁症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皮质醇水平及意义【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5,(01):92-94.

[3]Dziedzic A, etal. The Power of Psychobiotics in Depression: A Modern Approach through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A Literature Review. Nutrients. 2024 Apr 4;16(7):1054.

[4]赵宁.补充益生菌改善睡眠剥夺引起的肠道应激损伤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2(10).

标签

二代菌临床前沿

二代菌临床前沿,是为关注营养微生态医学,尤其是二代菌(Next Generation Probiotics)与创新营养合剂,的临床医师、研究者与潜在受益者,提供的开放资讯创作、报道与分享平台。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