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打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困境--营养微生态医学治疗案例

成功案例 Sep 10, 2024

作者:苏浪浪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一种慢性气流受限综合征,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效果不佳,可在所有年龄段发生。儿童 BO 主要病因是下呼吸道感染,占 76.2%。患儿在气道损伤后会出现持续或反复的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运动耐受力差等症状,且持续 6 周以上。症状轻重不一,重症患儿症状持续,甚至可能死于呼吸衰竭。BO 是多种病因致细支气管损伤后,启动炎症和纤维化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引起。[1]

案例展示

  在一个家庭中,儿童慢性病犹如一场持久的战役,全家上下都得时刻备战。

  晶晶在大约十个月大的时候,不幸患上麻疹,高烧不退,紧急送往第八人民医院。麻疹治愈后,却在出院检查时发现肺部存在问题。自此,这场持久战便拉开了帷幕。

  晶晶的肺功能检查报告单显示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CT结果显示:双肺纹理粗、模糊,可见斑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影及透亮度增高区,呈马赛克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作为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复查。这让晶晶的家长丝毫不敢懈怠,每年 8 月20号左右,家长必定会带她去复诊。此外,也会通过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等药物干预控制症状。

  然而,晶晶的免疫力极为低下。过去,她几乎每月都会感冒一次,每次感冒去医院治疗后,都要服药长达一个月才能康复,而且间隔 2 到 3 周便会再次感冒。正因如此,晶晶每次感冒都需服用消炎药,可后来竟出现了耐药情况,无奈之下只能更换其他类型的消炎药。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也曾给晶晶开过脾安肽,但效果不佳。

  晶晶的爸妈和爷爷奶奶都曾在我这里进行过营养干预,改善了健康问题,对营养治疗也比较认可,奶奶便建议尝试营养干预方案。家人积极落实基本健康饮食,但单纯的饮食改善效果有限,我建议晶晶增加微生态制剂(脆弱拟杆菌 BF839 + 鼠李糖乳杆菌 TT628)进行调理。仅仅半个月后,晶晶的妈妈就欣喜地发现孩子的免疫力有了很大提升,不再频繁感冒。三个月过去了,晶晶仅感冒了一次,而且很快痊愈。

  服用微生态制剂三个月后,正好到了 8 月的定时复查时间。这次复查结果很惊喜:双肺磨玻璃样结节呈 “马赛克” 改变较前减轻!从20年开始,每年的复查结果都是无变化,这是第一次看到有改善。不仅如此,这次复查甲胎蛋白也是最低的一次。以往检查甲胎蛋白的数值在 12 - 18 之间波动,2024 年 3 月 5 日甲胎蛋白为 12.4,2024 年 8 月 26 日降至 11.1。家长不由惊叹:这个益生菌的确效果挺好!

  晶晶的家长对我和这个治疗方案的认可,更使我信心倍增。对于儿童慢性病的管理,营养肠道微生态干预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同时,家长的坚持和配合也是孩子康复的关键。在面对孩子的健康问题时,我们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建议,多方面尝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专业分析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发病与下呼吸道感染及损伤有关,其中机体免疫反应在 BO 发病中至关重要,如 PIBO 和移植后 BO 患者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多种细胞、细胞因子等水平增高,且目前尚无治疗准则和标准方法[1]。案例中晶晶只能通过药物缓解症状,无法解决问题。她频繁的感冒,也提示其免疫状态不佳。

  通过肠道微生态制剂干预和健康饮食后,晶晶的感冒和影像检查、甲胎蛋白指标都得到了改善,提示其免疫和炎症问题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菌株已被证明是指导宿主免疫系统发育的模范共生因子[2],并通过诱导代谢短链脂肪酸(SCFA )和分泌抗炎因子 IL - 10 [3],抑制气道炎症[4]。研究发现,鼠李糖乳杆菌作为免疫调节补充剂,通过降低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9 的表达,抑制炎症细胞浸润[5]。此外,营养支持也是BO患儿的对症治疗方式之一,保证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目前主要依靠抗生素和激素对症治疗,没有有效的治疗准则和标准方法。而营养肠道微生态制剂从免疫和炎症入手,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顽疾,开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工作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等.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3)[J]. 中华儿科杂志,2023,61(9):786-793.

[2]Mazmanian SK, et la. An immunomodulatory molecule of symbiotic bacteria directs maturation of the host immune system. Cell. 2005 Jul 15;122(1):107-18.

[3]Qu D, et la. Protective effects of Bacteroides fragilis against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their potential functional genes. Food Funct. 2022 Jan 24;13(2):1015-1025.

[4]Jenny L Johnson, et la.Polysaccharide-experienced effector T cells induce IL-10 in FoxP3 regulatory T cells to prevent pulmonary inflammation, Glycobiology, Volume 28, Issue 1, January 2018, Pages 50–58.

[5]Wu CT, et la. Effects of immunomodulatory supplementation with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on airway inflammation in a mouse asthma model. 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 2016 Oct;49(5):625-635.

标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