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的微生态解决方案

Jan 6, 2025

HPV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球形DNA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以人为唯一的宿主,非常耐受干燥并可以长期保存。目前仅已知的150多种HPV亚型,根据其引起的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近年的研究还发现约20%的头颈部鳞癌如喉癌、鼻腔癌以及鼻咽癌等患者的肿瘤组织内可检出HPV16型病毒。DNA人是人乳头瘤病毒的唯一宿主,且人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情况十分普遍,感染率也较高,一般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年龄相关,高峰年龄为15~25岁,为诱导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而目前临床医学尚没有特效药物可以完全清除HPV病毒,目前HPV感染的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抗病毒治疗、中药治疗和免疫调节为主[1]。


01菌株方案

脆弱拟杆菌BF839、朱红硫磺菌ttys-997

02方案机制解析

阴道微生态是由阴道解剖结构、微生物、局部免疫以及机体内分泌调节功能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而动态的微生态系统。健康妇女阴道中的微生物多达50多种,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等,其中以乳杆菌为主要物种,其在维持女性生殖道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

机体的免疫系统与阴道微生态失调、宫颈病变密切相关。微生态紊乱使阴道微环境抵御外界病原体侵袭力下降,进而引起阴道微生态失衡,致病菌入侵[2]。患者保持良好的免疫功能对清除HPV病毒非常重要。研究数据表明,益生菌和益生元可以增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清除,可能的机制包括:通过空间或营养竞争来防止病原体感染,并释放抑制因子;增强免疫反应,促进 Th1 细胞极化(这可能是促进 HPV 清除的关键机制);减少生殖道炎症并保护阴道上皮屏障;益生菌清除HPV病毒的效果与菌株有关[3]。

朱红硫磺菌ttys-997是大型食、药用真菌,朱红硫磺菌多糖具有显著的刺激巨噬细胞吞噬的作用,能有效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免疫调节剂资源[4]。从硫磺菌的组织中分离出的硫酚醇类化合物B、C和D具有抗炎活性;它们能够降低组织中一氧化氮水平,这些物质的浓度为50 µM的作用比阳性对照(米诺环素)更强[5]。朱红硫磺菌在75种蘑菇中表现出最强的抗生素活性[6]。朱红硫磺菌的主要活性成分齿孔酸可以:诱导人类HL- 60细胞和肝癌细胞的凋亡,减少炎性细胞和增进抵抗氧化的能力,且相比于阿司匹林,没有副作用,可以保护胃粘膜[7]。国外研究表明:一些癌细胞对从硫磺菌中获得的物质高度敏感,在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阻止癌细胞增殖或严重损害癌细胞[8]。在HPV的治疗中,硫磺菌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对抗感染入侵,抗菌、抗炎,促进病灶痊愈,预防癌变。

脆弱拟杆菌839(Bacteroides Fragilis,BF839)是拟杆菌门中的一株无毒菌株[9],它是我国微生物学家张季阶于1983 年9月从健康新生儿粪便中分离培养并产业化的肠道共生菌,具有调节免疫等功效[10]。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杂志上由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的研究成果[11],揭示了脆弱拟杆菌可以有效地启动免疫保护信号级联,诱导结肠中的免疫细胞释放干扰素-β (IFN-β) ,通过干扰病毒RNA或DNA复制而抑制病毒生长,同时还能刺激免疫细胞并增强其杀伤力,诱导感染病毒的细胞的自我毁灭。另一项研究表明,根据T6SS竞争机制,共生非产毒型脆弱拟杆菌可以限制病原体定植[12];脆弱拟杆菌的生物活性组分可以靶向 T3SS 系统对抗病原菌,减少细菌易位和感染[13-14]。临床观察单使用含脆弱拟杆菌BF839的卫生护垫未予其他干预的4位妊娠合并阴道炎的患者1个月,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检查均有明显好转或改善[15]。

糖尿病的微生态解决方案应用案例

点击病例卡/标题蓝字可查看案例详情:

《HPV阳性,天都塌了?别急,试试微生态制剂》

《看!单纯营养医学微生态治疗就把HPV转阴且治好了宫颈癌前病变!》

03菌株组合产品

硫磺菌人参饮、图腾益生液微生态制剂 750ml款

制剂使用方法

硫磺菌人参饮

餐前空腹开盖口服,每天1瓶

禁忌人群:婴幼儿、14周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食用真菌过敏者、产品成分内相关过敏人群。

温馨提示:硫磺菌液体对并发睡眠障碍者有改善的效果,但存在个体差异。在改善睡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调理的耐受反应,睡眠状况较差者反应可能相对较大。对于此类情况,可通过调整服用时间来改善,如早期服用后特别困的,可调整为睡前服用;若睡前服用会比较兴奋,则建议早上空腹饮用。3岁以上、14岁以下儿童或服用人参比较燥热不能耐受者可选择无人参款硫磺菌复合饮。



图腾益生液750ml款

每天1次,每次1瓶,将本品灌入自备阴道冲洗器,缓慢挤压让冲洗液流入阴道,尽量保留作用后流出。

建议观察周期:观察1个月左右体感症状的改善(如瘙痒等),建议3个月后第一次复查,观察指标是否有改善,坚持6个月后再次复查指标,根据病情调整或减停干预。

参考文献:

[1]尤海玲,陈源,陈丽萍. HPV感染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J]. 内科, 2024, 19 (03): 325-328.

[2]曹馨,张慧雅. 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华养生保健, 2024, 42 (04): 46-49.

[3]Huang R, Liu Z, Sun T, et al. Cervicovaginal microbiome, high-risk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J]. Microbiological Research, 2024: 127857.

[4]丁祥.珍稀食药用真菌朱红硫磺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04):311-317.

[5]Khalilov Q., et al. New Triterpenoids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of Laetiporus sulphureus and Their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CS Omega. 2022;7:27272–27277.

[6]Hassan F,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75 Mushrooms Collected in the Vicinity of Oxford, Ohio (USA). Int J Med Mushrooms. 2019;21(2):131-141.

[7]Leon F, Quintana J, Rivera A, Estevez F, Bermejo J.Lanostanoid triterpenes from Laetiporus sulphureus andapoptosis induction on HL-60 human myeloid leukemiacells.J Nat Prod 2004:67(12):2008-11.

[8]Adamska I.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Sulphur Shelf Fungus (Laetiporus sulphureus) in the Food Industry and in Medicine-A Review. Foods. 2023 Apr 5;12(7):1539.

[9]张季阶,于丽娴,徐灵芝,等.一株无毒脆弱拟杆菌的分离鉴定[J].宁夏医学杂志,1991,(04):216-218.

[10]Erturk-Hasdemir & Kasper, PSA as the archetypical microbial symbiosis factor, Ann. N.Y. Acad. Sci. (2018) 1-14

[11]Stefan KL, Kim MV, Iwasaki A, Kasper DL. Commensal Microbiota Modulation of Natural Resistance to Virus Infection. Cell. 2020 Nov 25;183(5):1312-1324.e10.

[12]Robitaille S, et 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modulate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ype VI secretion in human gut bacteria. Nat Ecol Evol. 2023 Dec;7(12):2092-2107.

[13]Gautier T, et al. Bacteroides fragilis derived metabolites, identified by molecular networking, decrease Salmonella virulence in mice model. Front Microbiol. 2022 Nov 10;13:1023315.

[14]Li Z, et al.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to Track Bacteroides fragilis Inhibi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fection in Mice.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17 May 11;7:170.

[15]王蕾.脆弱拟杆菌839在制备治疗或辅助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P].中国:ZL 202010982585.7,2020,17(09).

标签

二代菌临床前沿

二代菌临床前沿,是为关注营养微生态医学,尤其是二代菌(Next Generation Probiotics)与创新营养合剂,的临床医师、研究者与潜在受益者,提供的开放资讯创作、报道与分享平台。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