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微生态解决方案

Mar 11, 2025

多重耐药菌感染

多重耐药,是指细菌对至少三种不同类别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些抗生素类别通常包括大环内酯类、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等。多重耐药菌(MDRB)是指那些已经展现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在重症患者中,多重耐药细菌的问题尤为显著,因为这些患者通常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并且由于住院时间长、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以及多种医疗设备的侵入性操作,他们更容易感染多重耐药细菌。此外,重症患者的病情往往复杂,治疗难度大,一旦发生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将显著增加治疗成本和患者的病死率。

01菌株方案

1、脆弱拟杆菌BF839

2、朱红硫磺菌ttys997

3、轻粪菌移植+营养素补充

02方案机制解析

多重耐药菌感染常见于重症患者,而重症患者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以及疾病本身对肠道功能的损害,肠道健康往往受到严重影响。肠漏现象频繁出现,导致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这种肠漏现象不仅破坏了肠道菌群的平衡,还导致菌群失调,进一步削弱了肠道的先天免疫防御机制,使得感染风险急剧升高。在急性危重症期间,微生物群的损伤与全身免疫失调的时间动态往往高度重叠,病理性微生物组的变化可能通过诱导免疫功能障碍,使宿主更容易受到感染。因此,ICU中的微生物组治疗应聚焦于纠正微生物组-免疫系统的失调,从根本上恢复患者的健康状态。[1]

为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而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会使几乎所有细菌都能适应当前环境条件并抵抗药物和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多重耐药(MDR)菌株的发生率上升,且 MDR 细菌的频率与日俱增。抗生素的更广泛传播最终可能导致抗生素治疗无效,进而使患者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因此,当前急需寻找有效和更新的抗生素,以及可替代抗生素使用的替代疗法 。[2]

研究表明[3],益生菌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一方面,它们能够产生抗菌化合物,如短链脂肪酸、过氧化氢、一氧化氮或细菌素,直接抑制耐多药菌的增殖;另一方面,益生菌还可以通过改变肠上皮屏障、黏附或竞争底物,间接影响耐多药菌的生长。

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研究中,脆弱拟杆菌被发现具有显著的治疗潜力。它能够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促进共生的粘液泛菌生长,进而通过改善肠上皮细胞单层的完整性、增加黏液层厚度和水分运输,重塑结肠上皮组织[4]。此外,脆弱拟杆菌是典型的共生分子,对哺乳动物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对产生IL-10的CD4 + Treg细胞的激活具有关键影响,CD4 + Treg细胞被激活分化成调节性T细胞分泌抗炎因子IL-10,下调身体炎症水平,包括肠道炎症和神经炎症[5]。

朱红硫磺菌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和药用真菌,成熟后虽然不宜食用,但其药用价值不容小觑。实验显示,朱红硫磺菌的专利菌株ttys-997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够降低血液中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对胃肠道炎症有确切的疗效[6-7]。麦角甾醇是朱红硫磺菌中常见的甾醇化合物,它不仅具有抗菌、抗炎特性,还能促进伤口愈合[8]。此外,国际研究还发现,朱红硫磺菌中的硫酚醇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效果,能够减少组织中一氧化氮的产生,其效果在一定浓度下甚至超过了米诺环素[9]。

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粪菌移植(FMT )被用作成人产毒素艰难梭菌 (rCDI) 复发感染的治疗选择。根据美国传染病学会 (IDSA) 和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 (SHEA) 的最新指南,当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失败时,建议对 CDI 多次复发的患者进行 FMT。[10]

基于FMT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虽有治疗潜力,但存在一定弊端。不仅治疗成本高、操作技术繁杂,还可能引发感染风险,供体粪便中的病原体有传播可能;还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腹痛、腹泻等;另外,个体对移植反应不同,疗效不稳定等。

在应对这种挑战时,新的治疗组合方案展现出良好前景:临床经验发现,脆弱拟杆菌 BF839、朱红硫磺菌 ttys-997 相结合,再辅以口服式“轻” 菌群移植,配合可吸收的大剂量营养素,能发挥协同作用。脆弱拟杆菌 BF839 以菌治菌,朱红硫磺菌 ttys-997 具备独特抗炎特性,“轻” 菌群移植有助于重建健康菌群环境,大剂量营养素则为机体恢复提供支持。这种综合疗法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微生态解决方案应用案例

点击病例卡/标题蓝字可查看案例详情:

《“一周之约”背后的故事:重症患者多重耐药的营养微生态干预案例》

《癌症、放射性肠炎、并发难治性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除了粪菌移植,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搞掂?》

《“以菌治菌”84岁肺炎克雷伯菌重症肺炎患者的辅助治疗经验》

《无乳链球菌:一位母亲的保卫战》

03菌株组合产品

益生、硫磺菌复合饮(750ml款)、益星

制剂使用方法

益生:饭后20分钟,将本品加入45℃以下温水,搅拌后食用;建议感染前期一个星期左右每日2~4袋;病情改善且稳定后每日1~2袋,进行巩固。使用抗生素注意事项:避免与大环内酯类、喹诺酮、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类合并使用,可与B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糖肽类如万古霉素等合用。

硫磺菌:餐前空腹开盖口服,每天1~2瓶。禁忌人群:婴幼儿、14周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食用真菌过敏者、产品成分内相关过敏人群。与其他药物同服间隔半个小时。

益星:将本品加入45℃以下温水,饭后20分钟搅拌后食用;建议感染前期一个星期左右每日2~4袋;病情改善且稳定后每日1~2袋,进行巩固。与其他药物同服间隔半个小时,与抗生素同服间隔2个小时。

参考文献:

[1]Schlechte, J. et al. Dysbiosis of a microbiota–immune metasystem in critical illness is associated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s. Nat Med 29, 1017–1027 (2023).

[2]Khandia R, et al. Wound Infection with Multi-Drug Resistant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A Case Study. Arch Razi Inst. 2021 Nov 30;76(5):1565-1573.

[3]Wieërs G,et al. Do Probiotics During In-Hospital Antibiotic Treatment Prevent Colonization of Gut Microbiota With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Saccharomyces to a Mixture of Lactobacillus, Bifidobacterium, and Saccharomyces. Front Public Health. 2021 Mar 8;8:578089. 

[4] Zhang W, etl. Bacteroides fragilis Protects Against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in Rats by Modulating Intestinal Defenses. Front Immunol. 2018 May 9;9:1040. 

[5]Deniz E,L D K. Finding a needle in a haystack: Bacteroides fragilis polysaccharide A as the archetypical symbiosis factor.[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18,1417(1).

[6]孙长春.一种朱红硫磺菌及其应用[P].中国:202110288535.3,2021,17(03).

[7]孙长春.一株朱红硫磺菌及其在治疗消化道溃疡和结肠炎中的应用[P]. 中国: ZL202110330475. 7, 2021, 24(03).

[8]Sułkowska-Ziaja K, et al. Mycelial culture extracts of selected wood-decay mushrooms as a source of skin-protecting factors. Biotechnol Lett. 2021 May;43(5):1051-1061.

[9]Khalilov Q., et al. New Triterpenoids from the Fruiting Bodies of Laetiporus sulphureus and Their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CS Omega. 2022;7:27272–27277.

[10]Gargiullo L, et al. Gut Microbiota Modulation for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Decolonization: Pres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Front Microbiol. 2019 Jul 25;10:1704.

标签

二代菌临床前沿

二代菌临床前沿,是为关注营养微生态医学,尤其是二代菌(Next Generation Probiotics)与创新营养合剂,的临床医师、研究者与潜在受益者,提供的开放资讯创作、报道与分享平台。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