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

医生或医疗团队之间对于以微生态干预相关病例的集体讨论和分析,在其中,医师会分享和讨论关于病患的病史、诊断、治疗方案等方面的信息

  • 109篇文章 包含此标签
病例讨论

无乳链球菌:一位母亲的保卫战——营养肠道微生态治疗案例

无乳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简称GBS)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它通常存在于人体的肠道、尿道、阴道等部位,大多数人不会有任何症状。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可能由母体定植状态转变为致病状态,引发孕产妇或新生儿的侵袭性GBS病,甚至造成新生儿死亡。 高龄产妇 胎膜早破 感染性流产史 妊娠期糖尿病 支原体感染感染 大肠埃希氏菌感染 反复无乳链球菌感染...... 这些都是孕期的风险因素,而已经38岁的陈女士在怀二胎过程中却都挨了个遍...... 38岁的陈女士已经有一个13岁的女儿,陈女士和家里人都很喜欢小孩,为了响应国家鼓励生育的号召、也为了大宝能有一个陪伴,让自己的小家庭更热闹,陈女士打算再生个二胎。很幸运的是,2020年11月她怀上了第二个孩子;而不幸的是,她遭遇了一场感染性流产的悲剧。检查中发现,她的宫颈分泌物中有乳链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感染,这让她很困惑,因为她知道这两种细菌是导致感染性流产的常见原因。 悲伤过后,并没有动摇陈女士再要一个宝宝的决心,经过调养,两年后怀上了第三个孩子,尽管她更加小心谨慎,定期做检查和治
病例讨论

桥本没啥好治的?营养科用肠道菌群修复帮她重获健康!——营养肠道微生态治疗案例

桥本氏甲状腺病 桥本氏甲状腺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病理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重女轻男”,男女患者比例大约1:10,高发年龄在30~50岁。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呈低龄化趋势。 01 案例展示来自患者的自述: 我是一个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我曾经以为这是一种无药可治的终身病,只能靠药物维持生活。但经过两年的努力,我竟然成功地把我的抗体指标降到了正常范围!这是一个奇迹吗?不,这是我对自己身体的回应和关爱。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心路历程和治疗方案,希望能给同样患有桥本的宝宝们一些希望和启发。首先,我要告诉大家一个重要的经验:当我刚刚发现桥本时,我急忙去挂了个内科的号,结果被医生草草打发了,说你这没啥好治的,先这么着吧。 可能是由于免疫力低下, 我经常会出现拉肚子、感冒、疲惫的情况, 这些不适感让我愈发担心, 我不想变成甲减或者甲亢, 更不想得其他免疫性疾病! 所以我开始自己寻找答案,看书、上网、咨询专家...... 两年时间里,通过不懈努力,我的抗体指标经历了几次波动和变化:
病例讨论

迅速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胃肠道症状--营养肠道微生态治疗案例

急性胰腺炎 (AP) 是因胰腺中胰酶异常的激活而对胰腺自身以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而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可导致器官障碍的急腹症。腹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多为持续性剧痛,常于饱餐或饮酒后突然发作,多位于左上腹,可向腰背部放射。重症急性胰腺炎不仅损害胰腺,还损害胰腺周围的器官,可波及肺、肾、胃、肠、脑,死亡率高达10%-30%。急性胰腺炎重症发作前没有征兆,一发作就出现剧痛,最短能在半日内夺去生命。 34岁的李先生(化名)长期暴饮暴食、喝酒应酬,体重接近200斤,他受反复腹痛困扰已三年有余。今年3月28日因急性胰腺炎发作送到我院急诊ICU进行抢救,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还伴有腹膜炎、腹腔积液、肺炎、右侧少量胸腔积液、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ICU团队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抗炎、抗感染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总算把李先生的命从死神手里抢救过来,但情况仍不容乐观,病情不稳定,炎症水平也高居不下,只能通过鼻空肠管进食。 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一个大难题是:李先生无法自主排便、腹胀明显。医生予以乳果糖,同时加强灌肠后,腹胀仍然无法缓解,
病例讨论

解决儿童多种食物过敏及不耐受,只需要这样做——营养肠道微生态技术案例

“医生,我家孩子又双叒叕过敏了!” “医生,我家宝宝刚喝了牛奶就长疹子、又拉肚子!” “医生,我不想让我儿子天天吃抗过敏药、抗生素!” 在儿科门诊中,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而这些问题通常跟儿童食物过敏及不耐受有关。 食物过敏及不耐受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儿童群体,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目前,食物过敏的治疗主要是回避过敏原和对症处理,尚无根治方法。 01 食物过敏及不耐受 食物过敏及不耐受是指对多种食物或食物成分有不良反应,可能涉及免疫系统或消化系统等。食物过敏是免疫系统对食物蛋白质的过度反应,导致炎症和损伤,常见于牛奶、鸡蛋、花生等。食物过敏通常在进食后很快发作,有时危及生命。食物不耐受是由于消化酶缺乏、药理作用等原因,导致身体无法消化或吸收食物成分,引起胃肠道不适等,常见于乳糖、果糖、谷蛋白等。食物不耐受通常在进食后较晚出现症状,有时持续数天。 02 案例展示 小明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他对很多食物都过敏和不耐受,吃了就会起疹子、喘不上气、拉肚子,所以他能吃的食物很少,因
病例讨论

降尿酸神器!高尿酸痛风患者必看!——营养肠道微生态技术治疗案例

“啤酒烧烤小龙虾,人生理想探路花” 夏天的快乐,啤酒烧烤小龙虾给的, 尿酸也是…… 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大鱼大肉吃多了,就难免会引起身体的各种代谢问题,而在这其中,高尿酸就是一种受生活方式影响较大的“富贵病”。 01 高尿酸 你知道吗?我国有超过一亿人患有高尿酸血症,这是一种可怕的“隐形杀手”,它会导致痛风、肾脏损害等严重后果,让你的生活变得痛苦不堪。想要降尿酸,你可能会想到吃药,但是市面上的降尿酸药物都有各种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会伤害你的身体。想要控制饮食,但是你又舍不得放弃美食,每次看到高嘌呤的食物就忍不住流口水。 那么,有没有一种既安全又有效,又不用严格限制饮食的方法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种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尿酸代谢和排泄的神奇微生物。它可以帮助你降低尿酸水平,预防和缓解痛风发作,保护你的肾脏功能,让你的身体更健康。 02 案例展示 作为一名临床营养科医生,我经常遇到一些高尿酸血症患者,他们因为尿酸水平过高而导致痛风、肾脏损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他们虽然服用了一些降尿酸药物,但是效果不理想,而且还有一些副作用。他们也
病例讨论

降尿酸,不用药,只需调整肠道微生态!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这项体验活动,让患者惊喜不已!

肠道微生态是什么?它和尿酸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调整肠道微生态可以降低尿酸? 这些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但是,参与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的非药物肠道微生态治疗体验活动的患者,却有了亲身的感受。他们在不用药的情况下,只通过改善饮食和服用益生菌等措施,就成功地降低了尿酸水平,改善了痛风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快来看看他们的真实数据和感受吧!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李旸主治医师总结到分析,此次活动共有35人参加,最终有31人全程配合完成活动,另外4人因自身原因未能全程配合,无法获取完整数据。 从数据统计图看,参与活动的31名患者降尿酸的有效率达到了惊人的100%,全员尿酸水平均降到了正常值(男性420umol/L、女性360umol/L)以下,平均降幅达到了360umol/L,其中6号、10号两人效果最为明显,尿酸降幅分别达到了538umol/L和527umol/L。 不良反应方面仅22号患者考虑因降尿酸过程中发生“溶晶”(尿酸盐晶体析出)现象,表现出现了轻度关节疼痛,其余患者均未诉治疗期间有不适症状。 暨南
病例讨论

“以菌治菌”84岁肺炎克雷伯菌重症肺炎患者的辅助治疗经验

01  案例分享 患者杨老是本院职工的父亲,84岁高龄,2022-12月底因感染新冠肺炎后出现急性胰腺炎,住院1月,胰腺炎好转,但“仍有头晕,且伴全身无力1天”,于2023年2月9日转入神经内科。转入诊断为头晕查因、急性胰腺炎恢复期、前列腺增生、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中度贫血、胃大部切除术后。转入后胸部CT提示肺炎、双侧胸腔积液,咽拭子提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诊断为重症肺炎。患者全身乏力,胃纳差,不能进食,5天未排大便,精神状态不佳,睡眠差。遂邀我科会诊,我科SGA评分结果为中度营养不良,建议:1、补充消化酶;2、补充足够热量,能全力逐渐增加到足量;3、增加蛋白质摄入,乳清蛋白粉每日30-50g;4、改善胃肠功能和营养吸收,服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图腾益生液粉剂每日1-2包。01 02 2月15日,即在营养辅助干预4日后行胸部CT平扫示:双肺多发肺炎,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较前吸收。患者头晕、
病例讨论

营养科助力83岁重症新冠患者抢救成功!

字,关注我们 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患者中的老年患者是高风险人群,由于有多重基础疾病及免疫功能的退化,病情常进展迅速。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对机体疾病治疗至关重要。 01 案例分享 2022年底,疫情席卷,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更是重创。83岁的李爷爷感染了新冠,由于基础病多,病情危急,于2022年12月27号入院,其入院诊断为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低钠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是一位老年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李爷爷转入了急诊ICU病房,尽管在临床抢救过程中使用了辉瑞抗新冠药Paxlovid和输血、白蛋白、抗细菌感染等措施,患者病情仍较危重。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且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肺部CT提示炎症进行性加重。在急诊ICU住院10天之后,李爷爷的病情依然不减好转,食欲不振(通过鼻胃管进食)、精神状态较差、无法自主大小便,使用多种抗生素后肺部感染依然难以控制。李爷爷的家属作为医务人员,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多管齐下,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不由焦急万分,担心不已。 基于我院营养科前期曾发现肠道微生态制剂在辅助干预新冠方面具有可喜效果。因此,我科会诊后给他进行了肠道微生态
病例讨论

营养也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加,糖尿病足也从少见病变为多发病。目前我国糖尿病足发病率高达8.1%,据估计全球每20秒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死亡率高达22%,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1-3],因此需要早期处理,避免截肢。 01 案例分享 廖老是本院职工的父亲,83岁,有六七年高血压病史,五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期间不规则服用降糖药。去年12月在新冠病毒爆发的浪潮中,老人家感染了新冠,出现虚弱、不能行走,只能卧床一个月,至今年2月初出现排尿困难,医院护士给廖老插尿管后出现血尿,检查发现肾功能下降,医生考虑糖尿病肾病。没多久,老人家就出现了双下肢水肿,同时疼痛明显,不能行走,遂紧急入院,医生诊断后考虑存在双下肢感染的可能(蜂窝织炎)。 廖老入院后做了系列检查,检查结果非常不理想,双下肢血管彩超:双侧胫后动脉完全闭塞,双侧胫前、足背动脉近乎完全闭塞并侧枝循环形成,双侧股总静脉静脉瓣功能不全;糖尿病肌电图:右上肢周围神经损害,感觉及运动纤维均受累。 根据检查结果和诊断,医生予头孢抗感染和改善血循环治疗,同时,请营养科
病例讨论

便秘就用泻药?小心大肠黑变病!——营养肠道微生态技术案例

01 案例分享 小青是亲戚阿姨的孙女,27岁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她来找我看诊的时候,外表整洁干练,典型的职场白领形象,不过她却患上了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大肠黑变病[1]。 去年10月中旬,小青由于腹部不适,经亲戚介绍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找我看诊。经了解,小青今年27岁,但是受便秘困扰已经25年了,并且发病无明显诱因。她的大便情况是比较稀烂,每两三天才排一次便,每次排便的量都很少。从小到大,小青家人和她自己都尝试了很多办法进行辅助排便,长期口服通便茶以及辅助药物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这些年家人没少操心,她自己也没少受罪。来就诊前近一年的时间里小青主要通过口服“酸梅汁”来辅助排便,近期大便情况为黄色烂便,仍然是两三天一次少量排便。 随后我给小青进行体格检查:腹部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及明显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叩诊鼓音较明显。根据患者的主诉,结合体格检查结果,我给小青安排了肠镜检查、大便分析和血常规检查等。大便分析为黄色稀便,其他未见异常;根据肠镜结果显示,黑褐色色素明显沉积伴弥漫性分布,部分大肠黏膜色泽灰暗,其他无异常,排除器质性因素。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