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肠菌治疗癫痫,中国正在弯道超车!

Jul 4, 2025

癫痫是一个难治性的脑部疾病,以前俗称“羊角风”,目前的治疗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因此患者多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控制发作,更有30%的患者所有药物均无效,人们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2021年广医二院的邓宇虹主任发表了《脆弱拟杆菌(BF839)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有效性的初步临床研究》[1]的单臂临床试验论文,发现:对平均服用3种抗癫痫药无效的47例患者,其有效率为61%,无发作率8.5%,48%报告共患病好转,主要为认知改善,副作用仅为早期的轻度腹泻便秘。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单一益生菌辅助治疗癫痫取得成功的报告。

2022年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操德智主任的论文报告了《脆弱拟杆菌BF839辅助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2]这一证据等级更高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平均服用6种抗癫痫药无效的89例患者,试验组有效率为28.3%,安慰剂为4%,有显著性差异,无发作率为10%,安慰剂为4%。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肠菌制剂辅助治疗癫痫取得成功的单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2022年邓宇虹主任发表了《脆弱拟杆菌BF839治疗新诊断“可能的自身免疫相关性癫痫”的疗效》[3]的系列病例报告,对15例初诊、病因不明、疑诊是“自身免疫相关性癫痫”的患者,单独使用肠菌治疗,发现:1年的无发作率是73%,共患病好转73%。鉴于它的高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价廉,我们提出:可以使用肠菌制剂作为疑诊免疫相关性癫痫的诊断性治疗工具,这将大大提高癫痫病因诊断的准确性,让患者及早获得治疗,而早期的治疗可以阻止患者进展为难治性癫痫,极大改善预后。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单独使用肠菌治疗癫痫取得成功的报告。

2023年,邓宇虹主任报告了一例《Improvement of epilepsy secondary to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with intestinal microbiota preparations: a case report 肠菌制剂治疗艾滋病继发癫痫的病例报告》[4],患者大发作得到完全控制,小发作减少70%,抗逆转录病毒相关的长期腹泻消失;合并的梅毒血清固定检测转阴。这是世界首次报道用肠菌制剂可有效治疗艾滋病合并癫痫的报告。

2025年6月28日,在以“科技助力,共创未来” 为主题的第十九个 “国际癫痫关爱日” 时,在由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主办的 “神经免疫与感染专业委员会2025学术年会暨诊疗热点培训会” 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与脑科学和疾病研究院副院长的洪桢教授在会上报告了《脆弱拟杆菌BF839和鼠李糖乳杆菌复合制剂添加治疗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研究》的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发作频率显著降低,共患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相较于传统抗癫痫药物,安全性优势突出,尤其适用于儿童等特殊群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肠菌治疗癫痫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是最高等级的临床试验研究。

洪桢教授在汇报中特别指出,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癫痫药物本质上均为对症治疗,只能控制发作症状,却无法针对癫痫的病因进行干预。 正如她强调:“我们迫切需要疾病修饰治疗来改善病因。” 这一现状促使学界将目光转向 “对因治疗” 的探索。癫痫领域也亟需从病理机制入手,寻找能干预免疫、炎症网络、调节肠-脑轴平衡的创新方案。

从病例报告、到系列病例报告、到单臂临床试验、到单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到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我们中国学者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积累更多证据,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利用肠菌治疗癫痫,中国正在弯道超车!

参考文献:

[1]邓宇虹, 林楚慧, 操德智. 脆弱拟杆菌(BF839)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有效性的初步临床研究. 癫痫杂志, 2021, 7(4): 288-295.[2]陈鸿,操德智. 脆弱拟杆菌BF839辅助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D].汕头大学,2022.[3]林楚慧, 曾婷, 吴倩仪, 邓宇虹等. 脆弱拟杆菌839治疗新诊断“可能的自身免疫相关癫痫”的疗效. 癫痫杂志, 2022, 8(4): 298-304.

[4]Lin, C, Zeng, T, Deng, Y. Improvement of epilepsy secondary to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with intestinal microbiota preparations: a case report. Acta Epileptologica 6, 12 (2024).

邓宇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兼临床营养科副主任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脑科研究所访问学者,擅长以膳食模式(如生酮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微生态制剂(如肠道菌群)为基础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难治性和免疫相关性癫痛孤独症、帕金森),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以及血管病变。 门诊地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出诊时间:营养肠道微生态专科门诊,周一、周三下午

联系我们